綜合新華社電
  國家海洋局宣佈,我國南極泰山站8日正式建成開站。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後,我國在南極建成的第4個科學考察站。
  作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後我國在南極建設的首個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國極地科考史上又一個新起點。它使我國在南極考察站的數量上、南極科考活動的覆蓋範圍上以及支撐保障能力上,均邁上新臺階。
  建設 28人53天建成,能起降固定翼飛機
  據介紹,泰山站主體建築由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負責建設,由28名人員組成的建設隊伍剋服高寒惡劣天氣等種種困難,經過53天不懈努力,於2月8日完成建站任務。
  泰山站設計建築面積1千平方米,其中主體建築410平方米,採用拼裝式模塊化輕型金屬材料建設,底部支撐採用整體架空式。泰山站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的需要,具備科學觀測、人員住宿、發電、物資儲備、機械維修、通訊及應急避難等功能,並配有儲油設施。同時建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配備400噸級內陸運輸車隊設備。
  作用中山站至昆侖站之間的“中繼站”
  據介紹,泰山站位於東南極內陸冰蓋腹地,居中山站與昆侖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距中山站522公里,距昆侖站約600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76度58分,南緯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年平均溫度零下36.6度。
  作為我國第4座南極科學考察站,同時又是國際上在南極大陸的7座內陸考察站之一,泰山站是一座夏季使用的考察站。它主要承擔中山站至昆侖站之間的“中繼站”任務,同時為南極內陸格羅夫山考察提供支持。完善的科學觀測、人員住宿、發電、物資儲備、機械維修、通訊及應急避難設備,將極大改善科考隊員們的生活條件,提升考察隊運輸能力和工作效率。
  “通過發電設備獲取能源,房間內可以達到20多攝氏度,可以洗澡,廚房可以開火,相比現在內陸隊員們一個月洗不了一個澡那是大大改善了。”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說,現在的泰山站暫時只完成了主體建築建設,還不具備人員生活條件。此後,泰山站還將經歷兩到三次南極考察隊的建設過程,由科研人員和施工人員同時入駐,邊科考邊建設。
  外形冰封世界的“UFO”,減少風阻
  雖然被設計者們寓意為中國燈籠,但泰山站的圓環形外表、疊型結構和高架設計,讓它被眾多網友稱為降落在冰封世界的“UFO”。“環形結構視野開闊,減少風阻。”曲探宙解釋說,南極內陸冬季經常颳起8至10級大風,主體建築架空離地,可以避免在迎風的一面出現飛雪堆積甚至掩埋。
  “接下來,我們還將在羅斯海附近建設一座可以常年使用的考察站,位置靠近南極點。”曲探宙表示,到那時,我國將在南極大陸面向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三個方向都擁有考察站。
  展望中國極地考察將入“陸海空”時代
  除了建設泰山站,中國第30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還將再赴南極格羅夫山地區搜集隕石。目前,中國南極隕石的擁有量超過1萬塊以上,排在美國和日本之後的第三位。此外,中國科考隊還將在格羅夫山地區開展冰雷達探測,天然地震觀測,生態環境考察,冰蓋進退與古氣候事件考察等一系列科考活動。
  另據瞭解,中國南極科考固定翼飛機購置方案已於2013年獲批,確定了加裝的科考設備的類型。另外,新建的新型破冰船項目也進入可行性研究報告階段,這標志著中國極地考察即將進入“陸海空”立體發展新時代。
  對比
  我國極地考察與發達國家比還是小孩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雖然我國極地考察事業已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只是小孩子水平。”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任曲探宙說,“美國一年投入南極考察的人員數量,就超過了我們過去30年的總人數。”
  小孩子也可以有大作為,我國南極科考並不乏拿得出手的成果。尤其是昆侖站的建立,讓我國取得了在國際公認最理想地點開展深冰芯鑽探的優勢。我國第29次南極考察隊在冰穹A地區的成功一鑽,獲得了迄今世界上分辨率最大的三維深冰結構和冰下地形數據。
  作為一個世界級的科研熱點,深冰芯鑽探可以獲取南極冰蓋深處百萬年前形成的冰芯樣品,用來瞭解百萬年來地球氣候的變化。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高級工程師吳軍說:“誰能拿到這個數據,誰就在全球氣候變化領域具有權威發言權。”
  縱深
  南極建站“插旗”競爭激烈
  南極科考奉行的“潛規則”是,誰首先對一個區域進行考察,誰就擁有在這個區域建站的優先權;相應的國際慣例是,哪國在某地建站,周圍的科研活動就以哪國為主。為了在南極問題上獲得更大的發言權,甚至一些小國也千方百計地前往南極建站“插旗”。
  冷戰時期,蘇聯在南極大陸四周先後建立了8個常年科考站,各站之間基本等距,均勻分佈於南極大陸,如棋子般的佈局,用意深遠。
  與管理問題伴隨的是,原先赤裸裸的領土要求得不到滿足,軟性控制就大行其道。打著保護南極環境旗幟,通過建立南極特別保護區和南極特別管理區,進而轉化為有效控制,成為新的辦法。在第三十屆《南極條約》協商會議上,美國提出的特別管理區面積達到26400平方公里,是此前最大特別管理區面積的近百倍。
  截至2013年11月18日,阿根廷在南極共有13個考察站,是目前南極考察站數量最多的國家,智利也有12個考察站。據介紹,正是由於當時中國與智利關係密切,才得以在喬治王島上建立長城站。
  在南極各項事務中,澳、英、新、美、智五國一直處於第一梯隊,俄、阿、挪、日、法、比等國為第二梯隊。一些力量較弱的國家,則通過依附南極科考強國,參與南極事務。2009年1月,中國南極首個內陸科考站——昆侖站在冰穹A地區宣告建成,也意味著中國躋身世界南極科學研究的第一梯隊。
  四大南極科考站分工
  長城站
  現有大型永久建築10座,包括生活棟、科研棟、氣象棟、文體棟、發電棟、綜合庫、食品庫等。夏季可容納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越冬期間的主要常規科考觀測項目有:氣象、高分辨衛星雲圖接收、地震、電離層觀測。
  中山站
  地處南極圈之內,是進行南極海洋和大陸科學考察的理想區域。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在中山站全年進行的常規觀測項目有氣象、電離層、高層大氣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昆侖站
  位於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冰穹A地區。依托昆侖站,我國將有計劃地在南極內陸開展冰川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空間物理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實施冰川深冰芯科學鑽探計劃、冰下山脈鑽探、天文和地磁觀測、衛星遙感數據接收、人體醫學研究和醫療保障研究等科學考察和研究。
  泰山站
  為南極內陸考察度夏站,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總建築面積1000㎡,使用壽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泰山站,一方面可以作為昆侖站的中繼站,為昆侖站的科學考察提供後勤保障支撐,進一步服務中山站—昆侖站內陸冰蓋斷面的各項科學考察;另一方面還可以此為基地,服務於格羅夫山地區科學考察。
  中國南極科考30年
  1984年,中國南極科考隊首赴南極。
  1985年2月,中國第一個南極科考站——長城站落成。
  1989年2月,中山站建成。長城站和中山站均為常年科學考察站。
  1998年,中國首次開展對南極格羅夫山的考察,第一次從這一地區帶回隕石樣品。
  2005年1月,中國南極內陸冰蓋昆侖科考隊確認找到南極內陸冰蓋的最高點。
  2009年1月,中國首個南極內陸科考站——昆侖站建成。昆侖站目前是度夏科學考察站。
  2014年2月,泰山站完成建設,主要在南極夏天使用。
  (原標題:長城中山昆侖,我是泰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mn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