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通訊員朱眾峰報道)近日,九師一七○團和周邊托里縣、額敏縣、鐵廠溝鎮、喇嘛昭鄉、塔城地區種羊場召開維護轄區穩定聯席會議,各方就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突發事件應對和應急合作方式等事項達成新的共識,力圖形成促進兵地融合發展,維護區域社會穩定的強大合力。
  一七○團地處托里、額敏兩縣境內。加強民族團結、開展兵地共建,是該團歷屆黨委都非常重視的一件大事。多年來,該團與周邊縣、鄉本著“有事無事常聯繫、大事小事多商量”的原則,加強瞭解,增進友情,使“融合發展、互利雙贏”的思想深入人心。
  生產上:互幫互助的好鄰居
  一七〇團廟爾溝社區和二連的職工與托里縣廟爾溝鎮的居民相互交叉居住,親如一家。長期以來,由於這一地區飲用水水質較差,含氟量極高,人們長期飲用後會造成身體傷害。2011 年,托里縣政府與一七〇團協商,實施居民安全飲水改造工程。施工期間,雙方積極配合,共同努力,促使工程當年完工,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廟爾溝鎮與該團二連居民的飲水問題。
  一七〇團五連與托里縣多拉特鄉三大隊共引一渠水灌溉農作物,多年來,這裡的職工群眾都會相互謙讓協調用水。每到農田用水季節,隨著用水量的逐漸加大,雙方還派專人日夜看護水渠以防漏水。然而,由於水渠年久失修,渠道的水流量越來越小。為解決這一問題,2011 年,一七〇團籌集資金3.5 萬元修建了1 條1.5 公里的引水渠。2012 年,一七〇團又投資12.5 萬元,從5 公里以外的山溝引來山泉,解決了五連職工和托里縣多拉特鄉三大隊的農田用水和人畜飲水問題。
  在生產中,一七〇團職工主動與地方哈薩克族村民結成科技互助對子,通過一對一互幫互助活動,不僅增加了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瞭解,也促進了先進種植技術在少數民族村民中的推廣應用。每年沙棘採收季節,地方鄉鎮總會主動為一七〇團聯繫勞動力,不僅解決了團場勞動力緊張問題,確保了沙棘採收順利進行,也為鄉鎮村民提供了增收途徑。
  生活上:相互扶持的好伙伴
  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淵源,把一七○團和托里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雙方非常註重利用這些優勢,通過各種方法,把民族團結、兵地共建活動引向深入。
  2003 年,一七○團機關由廟爾溝鎮搬遷到莫合台後,團中學缺少懂哈薩克語的教師,托里縣文教局得知情況後,主動派來3 位哈薩克語教師加強學校師資力連而3 位教師的工資則由托里縣文教局支付。
  搬遷到莫合台後,一七○團每年都組織醫務人員,專程到周邊鄉鎮為地方農牧民開展義診醫療服務。
  今年,一七○團籌資20 餘萬元為塔城地區種羊場四大隊100 戶牧民家庭解決了用電問題。托里縣、額敏縣喇嘛昭鄉、塔城地區種羊場則為一七○團免費提供一些草場,促進了一七○團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2006 年,一七○團將1500 多平方米的原機關辦公用地調整給廟爾溝鎮建設辦公樓,將400 平方米文化活動場地與廟爾溝鎮共同使用。廟爾溝鎮在建設長明電工程中,專門為一七○團廟爾溝社區及二連架設了3000 米主幹線,結束了這兩個單位無長明電的歷史。
  通過兵地共建活動,使一七○團職工群眾與周圍縣、鄉的村民在生產生活中相互幫扶、相互交流、共同發展,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認識上:兵地共建的好搭檔
  一七○團和地方縣、鄉領導都充分認識到,兵地融合發展首先是人的融合,做到以感情的融合促進經濟的融合、事業的融合。
  近年,一七○團和地方縣、鄉建立了長期的互訪及幹部交叉任職、交流學習機制。
  為加強兵地團結,促進民族融合,扎實推進平安共建聯動工作,從2010 年起,一七○團與托里縣建立了維穩共建長效工作機制,定期召開兵地維穩共建座談會,簽訂了《兵地團結共建聯合公約》,堅持兵地黨政主要領導定期會談制度。尤其在重要敏感節點時期,一七○團與托里縣黨政主要領導密切聯繫,共同分析研判社情,部署維護社會穩定各項工作。
  同時,一七○團政法、公安、武裝部與托里縣周邊鄉鎮政法維穩部門建立互訪制度,建立信息共享、難題共解的信息溝通機制。
  一七○團政委李新平說:“一七○團地處塔城地區三縣一市的交界結合鉑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做好民族團結、兵地共建工作,維護轄區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是團場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  (原標題:九師一七〇團與周邊縣鄉融合發展紀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mns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